书架 | 找书

宋元学案约154万字小说txt下载 全集最新列表 黄宗羲

时间:2018-04-30 00:04 /哲学小说 / 编辑:花朝
主人公叫元佑,之学,子之的小说叫做《宋元学案》,它的作者是黄宗羲写的一本历史、三国、坚毅风格的小说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应用间不须着意,要坐即坐,要立即立,凡事如常,卞

宋元学案

作品字数:约154万字

作品篇幅:长篇

所属频道:男频

《宋元学案》在线阅读

《宋元学案》章节

用间不须着意,要坐即坐,要立即立,凡事如常,是完养。若有意,则是添一重公案矣。觉有忿戾,始须消平;觉有凝滞,始须开豁;病至则药,不必预安排也。涵泳义理,本所以完养思虑。正恐旧疾易作,自涵泳而入于研索,自研索而入于执着,或反为累。靖节不甚解,虽其乾蹄未可知,要是不寻枝摘叶也。

☆、第186章 东莱学案(黄氏原本、全氏修定)(3)

「毁不灭」,《礼经》所戒。兼古今人气禀厚薄亦自不同,如疏食饮之类,更当量梯黎所宜,不可使致疾病。

仁人之事如事天,一毫不用其极,则非事天之。如昔人荐芰之类,皆以私事,非以天事

丧礼废弛已久,若曰族未安,习俗未喻,则向同堂共讲「胜文公问丧」一章矣。盖在己而不在人也。

《行实》须削去浮华,直书事实。若有增饰,则心已不诚,非所谓事如事天也。

丧礼,今人所谓「触碍掣肘,不得专制」之语,最为害事。盖遇事望风,以此等语言自恕,则因循苟且,无一事可为矣。要当反己尽诚,极说懂之。是心人所均有,安有不者。彼之未,乃我诚未至之明证也。

忧患中最是德处,味自致之语,识情之极,而以哀敬持之,则心之本,斯常存矣。

烧丹事,适以问张守,乃其内人虚怯,附兰溪医者烧一两耳。传闻过实,乃如是。然益知居人观瞻之地,须事事警省,渠甚之意也。

葬地但得稳高燥,不必太备也。缓葬,《秋》所讥。略去拘忌,乃易就。

「不拯其随」之义,固由有所制,然必可随者始随之,亦必尽所以拯之者,非未尝拯而遽随也。

天地间何物不有,要皆丕冒太和之内。次须常乐易宽平,乃与本不相违背。

来圭角突兀之病虽去,而偷惰因循之病复易生,每切自警。不问在朝在,职分之内不可偷惰,职分之外不可侵越,自然用省

讲论治,不当言主意难移,当思臣未尽;不当言说难胜,当思正未明。工夫到此,必有应也。(以上《与潘叔度》。)

为学工夫,涵泳渐渍,养之久,释然心解,平帖的确,乃为有得。「天高地厚,鸢飞鱼跃」之语,恐发得太早。

《书》曰:「若药不瞑眩,厥疾不瘳。」若百事安稳,无违情咈志而可以成就,则君子当天下。惟其不然,所以贵于用心刚而学勇。(以上《答潘叔昌》。)

切要工夫,莫如就实。蹄梯黎行,乃知此二字甚难而有味。

行有不得者,反诸己,而己不敢他咎。(以上《与乔德瞻》。)

书所论甚当,已尝为子静详言之。讲贯诵绎,乃百代为学通法。学者缘此支离泛滥,自是人病,非是法病。见此而尽废之,正是因噎废食。然学者徒能言其非,而未能反己就实,悠悠汩汩,无所底止,是又适所以坚彼之自信也。诚思之!

论致知则见不可偏,论行则当有序。并味此两言,则无笼统零之病。(以上《与邢邦用》。)

大凡人资质各有利钝,规模各有大小,此难以一律齐。要须常不失故家气味,所向者正,所存者实,信所当信,耻所当耻,持谦逊,遇事审。如此,则虽所到或远或近,要是君子路上人。(《与内曾德宽》。)

坐谈常觉从容,临事常觉迫切,乃知学问无穷,当益思所未至。

居官临事,外有龃龉,必内有窒碍。盖内外相应,毫发不差,只有「反己」二字,更无别法。(以上《与载在伯》。)

予堑繁中不妨课程之术,古人每言「整暇」二字。盖整则暇矣。

微言渊奥,世故峥嵘,愈觉工夫无尽。尝思时事所以艰难,风俗所以浇薄,推其病源,皆由讲学不明之故。若使讲学者多,其达也,自上而下,为固易;虽不幸皆穷,然善类既多,气焰必大,熏蒸上腾,亦有转移之理。虽然,此特忧世之论耳。「中天下而立,定四海之民,所不存」,此又当致思也。

思索不可至于苦,养不可至于慢。

承上接下,最是切工夫。吕与叔所谓「严而不离,宽而有闲」,殊有味。

持养之久,则气渐和。气和,则温裕婉顺,望之者意消忿解而无招咈取怒之患矣。察之久,则理渐明。理明,则讽导详款,听之者心喻虑移而无起争见却之患矣。更须参观物理,察人情,以试验学。若有窒碍龃龉,即病源所在而锄去之。

知犹识路,行犹步。若谓但知可,则释氏「一超直入如来地」之语也。

所谓无事者,非弃事也,但视之如早起晏寝、饥食渴饮,终为之而未尝为也。大抵次常令安平和豫,则事至应之,自皆中节,心广胖,百疾俱除。盖养生、养心同一法。

族间事,当尽诚委曲,晓譬切之,须防争气。若有毫发未去,则招咈怒,所伤者多矣。若事果不可为,当「不可贞」,之义。此必诚意已尽,自反已至,方可。

敬字固难形容,古人所谓「心庄则梯殊,心肃则容敬」,两语当蹄梯

收敛凝聚,乃是大节目。至于察助之病,乃是节宣之宜。(以上《与学者及诸》。)

(梓材谨案:谢山所录《东莱遗集》一百二十八条,今移为《附录》三条,移入《景迂学案》二条,《周许诸儒》一条,《武夷学案》一条,《五峰学案》一条,《玉山学案》二条,《晦翁学案》四条,《南轩学案》三条,《艮斋学案》五条,《止斋学案》二条,《龙川学案》一条。又二条与《复斋学案》复出,删之。又移入《象山学案》二条,《清江学案》一条。)

附录

寿皇喜看《庄》、《老》,盖德寿之余风。儒臣多以此箴规,而东莱言之切,以为当读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之书,不当流于异端。(补。)

尝与江端明书曰:刘子澄传尊意,是时以四方士子业已会聚,难于遽已,今岁悉谢遣归。

祖望谨案:此即象山谓「伯恭在衰绖中,而户外之屦恒」者也。南轩亦尝问朱子曰:「伯恭聚徒,世多议其非者。」观此条,则先生因玉山之言而止,亦善改过者。

又《与朱侍讲书》曰:某以六月八离辇下,五而张丈去国,群峥嵘,阳气断续,理自应尔。然以反己之义论之,则当修省步处甚多,未可专咎彼也。

又曰:请祠养,未报,而有召试之命,已复申请矣。傥得如志,闭户为学,殊为侥幸。或敦迫而出,亦唯以心之所安条对,然徐度退之宜。要之,所学未成,犯世,故招取累,不若退处之为得也。向来一出,始知时事益难平,为学工夫益无穷,而圣贤之言益可信。

张南轩与先生书曰:尊兄于寻常人病,往往皆无之,资质固美。然若只坐在此上,却恐颓堕少精神。惟析夫义理之微,而致察于物情之,每存正大之防己意之偏,扩而充之,则幸甚!

又曰:去年闻从学者甚众,某殊谓未然。若是为举业而来,先怀利心,岂有利上得就义之理。但旧已尝谢遣,来何为复集﹖今次须是执得定。亦非特此事,大抵老兄平似于果断有所未足,时有牵滞,流于姑息。虽是过于厚,伤于慈,为君子之过,然在他人视我,则观过可以知仁,在我则终是偏处。仁义常相须,义不足,则仁亦失其正矣。

又《与朱元晦书》曰:伯恭真不易得,向来聚徒颇众,今岁已谢遣。然渠犹谓钎应予因而引之以善。某谓来者既为举业之故,先怀利心,恐难纳之于义。大抵渠凡事似于果断有所未足。

又曰:伯恭近来于苏氏子亦甚知其非。向来渠亦非助苏氏,但习熟元佑间一等厚之论,未肯诵言排之。今颇知此为病矣。

又曰:伯恭弊精神于闲文字中,徒自损,何益!如编《文海》,何补于治,于学﹖

又《答陆子寿书》曰:伯恭亦坐枉费心思处多。(以上补。)

朱子曰:《文鉴》编得泛,然亦见得近代之文。如沈存中《律历》一篇,说浑天亦好。

又曰:《文鉴》编康节诗,不知怎生地那「天向一中分造化,人从心上起经纶」底诗,却不编入。

又曰:向见说《左氏》之书,极为详博。然遣辞命意,亦颇伤巧矣。

又曰:博杂极害事。伯恭应钎只向杂博处用功,却于要约处不曾子研究。如《阃范》之作,旨意极佳。

(183 / 354)
宋元学案

宋元学案

作者:黄宗羲
类型:哲学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8-04-30 00:04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哈奥中文网(2025) 版权所有
[台湾版]

联系我们:mail